7月22日,成都东软学院学思践悟实践团围绕“砥砺前行绘两弹,青春向党铸星魂”为主题为乡村儿童开展“两弹一星”志愿服务成果展览会。都江堰市委青教办主任刘帅、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罗玺、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刘俞辰及家长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本次志愿服务成果展览活动中,学思践悟实践团紧扣“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非遗文化及书香少年红色书籍主题,进行了多维度的精彩展示。以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为灵魂主线,通过翔实的史料知识传递爱国情怀,以生动的情景剧再现元勋们隐姓埋名、艰苦创业的感人瞬间,深刻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时代强音。
图:“两弹一星”知识课堂孩子们认真听讲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以生动比喻阐释核能原理,用趣味演示区分裂变与聚变概念,将“两弹一星”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科普内容,以深入浅出、互动性强的讲解成功点燃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
图: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参观“两弹一星”长廊
实践团精心打造的“两弹一星”主题长廊展览区,墙上一张张照片定格着那些了不起的科学家,而一旁的图文展板,则清晰还原了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等震惊东方的历史性时刻,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民族的力量。实践团成员带着孩子们缓缓走过这里,为他们讲科学家们克服万难的故事,讲那些爆炸数据背后的大国底气。这些真实的历史与滚烫的精神,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一颗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火种。
图:孩子们认真阅读红色书籍
书香少年红色书籍阅览会上,陈列着“两弹一星”红色书籍,营造出浓厚的书香氛围,激励更多孩子爱上阅读,从书籍中汲取力量。着力激发乡村儿童的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素养,引导他们从书籍中汲取爱国奋斗的力量,为繁荣乡村文化、构筑精神家园注入持久动力。
中国非遗文化成品展览区,是孩子们在三下乡期间完成的古艺簪花、脸谱面具等手工艺品整齐陈列,散发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作品不仅展示孩子们对传统工艺的制作原理与文化内涵的深入领会,还有效增强乡村儿童对非遗文化的感知能力与传承志向。
图:孩子们参与长卷绘画环节
活动现场特别设立了绘画体验区,涵盖绘画漆扇、脸谱绘制、脸部绘画等多种趣味活动。孩子们手持五彩斑斓的画笔,描绘出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在绘画过程中,他们不仅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还深入地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两弹一星”主题话剧的演绎环节。实践团成员通过生动的表演,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科研人员在艰苦环境中的不懈奋斗,到“两弹一星”成功发射时的振奋人心,每一个场景都深深打动了观众。这场精彩的话剧表演,使孩子们对“两弹一星”背后的故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当孩子们踏入专为“两弹一星”主题设立的长卷绘画创作区,手握画笔,为长廊注入斑斓色彩。他们以独特的方式,为“两弹一星”精神增光添彩,将整个活动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图:少先队员接受采访
随后,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对学思践悟实践团指导老师、团队成员和少先队员们进行了采访,在深入采访实践过程与成果后,高度赞扬学思践悟实践团在蒲阳中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指出,成员们不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更在传承与弘扬当地中华优秀非遗文化中,展现了如同“两弹一星”元勋般扎根奉献、默默耕耘的精神特质,为守护文化根脉、点燃传承火种贡献了青春力量,其价值深远。
图:合影留念
此次“两弹一星”志愿服务成果展览会,是对支教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对 “两弹一星” 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入传播。通过活动,乡村儿童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在心中种下了爱国、科学和传承的种子。学思践悟实践团将以 “学思践悟” 的初心,让爱国的情怀、科学的精神、传承的信念,如同星光般照亮更多乡村儿童的成长之路,也让 “两弹一星” 的精神火种与传统文化的千年文脉,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