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成都东软学院大模型应用与研发中心科研沙龙暨中心第三十四场分享会顺利举行。本场沙龙由科研部刘轩老师主持,数智应用技术学院李丽芬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围绕“AI赋能《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展开系统分享。大模型应用与研发中心相关人员、各学院科研团队骨干教师等共同参与了本次教学与技术融合的深度交流。
李丽芬老师从课程教学中的现实痛点出发,指出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学生在完成SQL查询作业时,可能直接使用通用大语言模型生成代码,但由于未提供课程固定数据库的表结构与字段信息,容易导致生成的SQL语句与实际要求出现偏差。

为解决这一问题,李老师提出将课程数据库作为知识库接入智能体,构建一个具备课程上下文感知能力的专属答疑助手。她结合自身实践,通过播放相关教学视频,系统介绍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平台从零搭建具备数据库查询能力的智能体,涵盖提示词设计与迭代、知识库上传、模型选择与调试等关键环节。她强调,通过反复优化提示词、融合课程数据库结构信息,智能体已能准确生成与课程要求完全匹配的SQL语句,有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与准确性。
在功能拓展方面,李老师表示,当前智能体主要覆盖“查询模块”,未来计划逐步拓展至数据库设计、ER图构建、数据安全等全课程知识点,并引入工作流机制,以支持更复杂的教学任务与结构化输出需求。
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围绕智能体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探讨。有教师提出,智能体是否能够协助生成具备固定格式的文档或表格内容,李丽芬老师回应指出,对于流程明确、结构规范的任务,可通过创建工作流实现步骤化调用,并鼓励各位教师结合具体课程需求进行个性化搭建与尝试。
本场分享生动展示了大模型技术在教学场景中的深度融合路径,为跨学科智能体开发与课程辅助工具建设提供了可复用的实践范例。未来,大模型应用与研发中心将持续推动AI与教育教学的协同创新,助力我校在智能教育前沿领域的探索与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