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支教工作稳步推进,助力乡村振兴。成都东软学院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学思践悟实践团队的2025年暑期“三下乡”活动,在第四日继续开展支教工作。
实践团成员提前在家长群同步了次日的支教内容,让家长们清晰了解孩子的学习安排。同时,还预先考察并确定安全教育实地演练的场地,为后续活动筑牢安全基础。此外,实践团成员事先清点非遗簪花制作所需物资,并精心制作簪花成品,为课程准备奠定基础。07月15日上午9:00,当日的支教活动如期开展。
图:乡村儿童们认真听课
上午,实践团成员围绕“安全童窗亮知识,应急演练护成长”的主题,化身为安全宣传员,助力乡村儿童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在课程讲授中,实践团成员灵活运用图文资料、安全标识卡片、动画视频以及安全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生动地讲解防溺水、防洪、防地震、交通安全等知识,通过互动式安全教育课堂巩固孩子们的安全知识。这种问答形式使安全教育从“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学”,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孩子们逐步掌握实用的安全技能。
图:防震演习环节
随后,实践团成员组织乡村儿童进行安全防震演练,模拟防震逃生状况,帮助乡村儿童提升灾害逃生能力。通过此次安全教育课程,孩子们在紧张又有序的演练中,切实掌握灾害来临时保护自身安全的实用技能。
图:实践团成员帮助儿童进行簪花
午后,“千年簪艺承薪火,稚子花情铸非遗”主题课程精彩延续。实践团成员从簪花的起源引入本次课程主要内容,结合精美的图片为乡村儿童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并运用视频讲解的方式帮助孩子们了解簪花的制作流程。随后,组织乡村儿童制作非遗簪花,在实践团成员的引导下,孩子们搭配各类样花,组装簪花发箍。通过此次簪花课程,乡村儿童深入了解簪花非遗技艺的悠久历史,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基层乡村文化的振兴增添助力。
从沉浸式的互动安全教育课堂,到意蕴深厚的非遗簪花体验,学思践悟实践团成员在一天的支教时光中,帮助乡村儿童拓展眼界、增长见识。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将防护知识转化为应急本能,还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思践悟实践团将继续拓实、拓深“实用技能 + 文化浸润” 的支教模式,践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主题,深耕乡村文脉,助力乡村振兴。
图:实践团成员与乡村儿童合影留念